使用者介面/體驗設計
手幾版網頁
本地化

2019 年三月 - 2020 年八月

不只是本地化: 打造專屬日本使用者的職缺搜尋體驗

專案期間

1年

擔任角色

使用者體驗(UX)設計師

負責項目

功能流程規劃、設計完稿、工程交付

服務公司

Indeed 日本

專案概覽

專案概覽

01 | 團隊目標

我們的團隊想要為日本的求職者重新設計目前的 Indeed 工作搜尋體驗,同時也想要重新整理產品系統架構增加未來產品擴展彈性。

02 | 角色與產出

在這個專案中,我和產品經理和四位工程師密切合作。我負責整個 UX 和 UI 設計流程與產出,從定義問題到交付最終視覺設計成果給工程師。

03 | 專案挑戰

這個專案當時有不少技術上的限制,需要與其他產品團隊溝通協調,我們同時需要處理許多任務優先級確保我們能在時間內上線第一版 MVP 。

04 | 專案成果與影響

我們最終在六個月內上線了 MVP 版本,這次改版大幅度提升了我們產品的主要指標,尤其是提升了 12% 的整體收益。同時我們也從使用者身上收到了許多了正面的反饋。

專案背景

Indeed 是世界上最大的職缺搜尋網站之一,它在全球超過 60 個國家有產品上線,而日本市場則是在公司策略中其中一個高優先級市場。

然而 Indeed 日本版網站和 Indeed 全球版使用一樣的產品架構,並且從產品上市以來,尚未針對在日本市場的使用者介面和體驗進行優化。加上負責全球產品的團隊持續推出新的內容和功能,這些改動不見得符合日本市場的需求,因此在很多方面也影響了 Indeed 日本的使用者體驗。

回到 2015 年,當時公司開始投入資源在日本市場的產品開發,同時也在這裡投放許多線上線下廣告,這幫我們產品帶來許多流量以及不少品牌關注。 但是我們在 NPS 的調查報告中也常看到,許多用戶抱怨我們的網站看起來非常過時,而且對於日本的使用來說並不熟悉、也不好使用,這些數據在其他用戶反饋和競品研究中也常常出現。

Indeed 日本網站看起來過於簡單和西方感,和日本求職者以往熟悉的求職網站相差甚遠,許多使用者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舊版的網站介面進行搜尋。

設計流程

使用者研究

在專案的前期,我們進行了用戶研究來定義核心的用戶問題,以及更了解用戶如何去理解我們的產品,以下是我們從這次研究中所學習到的事情:

使用者研究洞察

Indeed 看起來很寂寞 (寂しい)

求職者表示他們覺得在使用 Indeed 的時候好像少了點什麼,比起其他求職網站, Indeed 看起來太單調,了而且缺少了很多必要的資訊。

求職者不知道要在「地區」和「關鍵字」的輸入框裡面輸入什麼訊息。

總體來說,求職者不覺得 Indeed 的網站值得信任,因為他們覺得我們的網站在不論在畫面呈現和功能上都不足以幫助他們找到工作。

搜尋體驗上非常不方便,我無法根據我想要的條件進行過濾。 我認為 Indeed 網站涵蓋了很多的職缺,但是功能上很難滿足我的搜尋需求。

我們也和外部的合作夥伴一起進行了使用者訪談,然後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和洞察,最後製作一份求職者旅程地圖去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所遇到的問題。

日本的求職網站通常看起來比較豐富、有活力且資訊充足,這也提供給求職者不同的方式容易地開始他們的職缺搜尋。

定義問題

1. 日本的求職者不熟悉關鍵字搜尋

Indeed 的網站自從建立以來就一直是使用關鍵字來進行搜尋,如果求職者知道他們想要搜尋什麼的話,這種搜尋方式能夠幫助求職者快速找到他們要的結果。然而,日本的使用者更習慣使用瀏覽和篩選的方式來進行搜尋,很多人需要花很多時間在思考到底要在搜尋框填入什麼。

2. 整體資訊不足且架構混亂

我們在職缺卡片上呈現的資訊缺乏視覺層級以及好的架構,因此對很多使用者來說產生很多認知負擔並且不方便快速瀏覽。他們沒辦法簡單快速地查看工作並找出他們最感興趣的那一個。

3. 缺少基本訊息和功能

我們的網站缺少了很多基本的元素,例如對求職者來說,照片和工作相關的篩選項目就很重要,但目前在我們日本網站上是沒有提供的。此外,比起其他本土的求職網站,Indeed 的網站整體的感覺對日本的求職者來相當不熟悉。

建立假設

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和整個團隊(包含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等)一起進行了設計衝刺,並且討論專案目標、假設、限制等等,好讓每位團隊成員腦海中對於我們要達成的任務有一致的想像。

由於我們想要做一個可以真正上線並且可以對未來需求進行彈性擴展的產品,我們深入討論了很多執行上的細節,以及在第一版本上線後我們該如何一步步的推出更多功能。

以下是當時設計衝刺的行程表:

在設計衝刺的最後,我們產出了許多具體的想法以及草稿,可以有效幫助我快速進入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

我們的目標

上線符合日本求職者期待的全新的搜尋體驗(MVP)

我們的假設
01

透過改進使用介面以及視覺設計,呈現更清楚且有架構的資訊,可以幫助求職者找到更適合他們的工作。

02

透過「點選式」的搜尋體驗,可以幫助求職者更好的表達他們想搜尋的內容,也讓縮小搜尋結果更容易,最終看到更多相關的職缺。

挑戰與限制

有限的時間

由於我們的目標是在六個月內上線最小可行(MVP)的產品,時間內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因此過程中整個團隊密切的合作,並且將工作排列優先級,以確保在時間內我們可以交付合理的成果。

技術上的限制

在最開始有提到,Indeed 日本與 Indeed 全球共享產品架構,這導致我們很難在功能上去做大幅度的改動。此外,在日本的職缺通常會有許多額外的資訊以及篩選項目,這些在我們目前的後端系統中都尚未支援。

專案目標

在移動版網頁上線全新設計(Rich Design)

在團隊幾次討論之後,我們確認了第一版時間及技術上可行的範圍,這次準備要上線的專案叫做 「更豐富的設計(Rich Design)」,主軸在於提供更現代化的使用介面以及更豐富的內容,對於日本的求職者來說更熟悉、更方便使用,它包含了:

1. 全新瀏覽式搜尋體驗

新的體驗從「工作地點」和「條件篩選」這兩個搜尋功能能開始,比起關鍵字搜尋,日本的求職者更習慣先選擇工作地點以及想要篩選的條件,這樣的介面調整也讓使用者對我們的產品有更多的信任。我們也推出了「工作地點選擇器」,這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點選的方式選取喜歡的工作地點,完全不需要手動輸入。

2. 更清楚明瞭的條件篩選功能

第一版本主要著重於將現有的條件篩選功能優化,從一個很簡單的條件過濾功能,變成一個有多種功能的篩選器。下一步我們會確保我們有更好用的篩選條件像是薪資、職種、工作條件等等加入新的篩選功能裡。

3. 在職缺上顯示更豐富且更清楚的資訊

我們現在在搜尋結果上顯示的職缺卡片並沒有包含很多資訊,並且它看起來結構雜亂不易閱讀。新的職缺卡片更多的資訊(像是工作條件、照片等等)以及更清楚的視覺架構。下一步我們會提供更多 Indeed 獨有的標籤,讓求職者了解這些工作在 Indeed 上面是如何被歸類。

💡為什麼我們從網頁手機版開始?

由於我們大概有 80% 左右的流量來自移動設備,而之中又有 82% 來自移動版網頁(Indeed 的原生應用大概佔了 18%),最最要的是,大部分的日本求職者都使用移動設備作為他們的首要選項,來進行他們的職缺搜尋。

所以我們的團隊決定要先專注在移動版網頁的重新設計上,接著一旦我們看到實驗上有良好的成效之後,再把這些新的改動移植到其他平台像是桌機版和手機應用程式上。

設計原則

以下這些是我在規劃新版本時所遵守的設計原則:
01
一致的

即使我們是為一個相對獨特的日本市場做設計,我們仍然需要和 Indeed 的整個品牌有一致性。至少在設計的基礎層面上需要確保我們在跨裝置、產品、國家上都能保有相對一致的體驗。

02
易到達的

日本的求職者習慣在一個頁面中看很多的內容,我們想要確保導航是清晰直覺的,也確保相重要功能以他們習慣的方式作呈現。

03
清楚的

日本的求職者傾向於仔細閱讀內容的每個細節,因為視覺上的指示以及我們提供的文案必須要非常的簡潔扼要和清楚,使用的文字上也需要注意到一致認性以及容易理解。

以上這些是在我們共享設計元件庫裡的元件,方便團隊中的設計師們快速取用並且確保設計上的一致性。

設計產出

這裡是我們在第一版主要上線的功能以及後續的優化:

點選式搜尋體驗:選擇工作地點

一直以來,如果使用者想要在 Indeed 上搜尋職缺,首先他們需要手動輸入他們想要的工作地點,然而對很多日本求職者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普遍的方式。因此在這次改版中,最主要是想向使用者介紹一種更輕鬆的方式來開始搜尋,那就是用「點選」的方式來選擇他們希望工作的地點。

使用者可以點擊「工作地點選擇器」來開啟工作地點面板,我們設計了一個線性的流程,從最大範圍的國家地區到最細部的行政區域,一步步來幫助使用者選擇想要工作的地點。

因為技術上的限制,目前使用者還沒辦法使用工作地點選擇器來選擇像是車站或鐵路路線,但如果需要的話,他們還是能夠用傳統的關鍵字輸入方式,去選擇他們希望工作地點的臨近車站或線路。

我們也改進了現有的「半徑範圍」功能,讓它更明顯以及直覺,使用者可以根據他們已經選擇的區域,利用「半徑範圍」輕易縮窄希望看到的職缺。第一版本上線後,我們會開始進行車站和鐵路搜尋功能上的開發。

更好的篩選條件體驗

篩選條件是一個最常被我們使用者問到的需求之一,在本土的求職平台上它也非常常見。因為關鍵字搜尋對日本求職者來說很陌生,他們不知道怎麼透過關鍵字來表達自己想搜尋的職缺。

我們過去在篩選條件功能裡只有非常有限的選項,這次的改版中,由於團隊開發上有了更強健的的資料結構,因此我們新增了許多的選項來讓這個篩選功能可以對應到正確的工作。

新版的搜尋條件功能幫助使用者更容易的選擇想要的條件,而不需要花費心思去想要輸入什麼關鍵字,我們的目標是未來可以提供更多種類的篩選條件,去幫助使用者篩更快速的縮小搜尋結果。

動態篩選條件功能

由於 Indeed 包含了所有雇用類型的職缺,我們想要確保每一個類型的求職者來到我們的網站,可以輕鬆地找到最相關且最有幫助的篩選條件。

我們開發了這個會根據不同雇用類型而動態調整相應選項的動態篩選器,這個可以幫助特定使用者(例如:打工求職者)只看到客製化過後的選項。

更豐富、資料結構更完整的職缺資訊卡

我們重新設計了職缺資訊卡的視覺呈現在和資料結構讓它更簡潔好閱讀,我們依據內容的重要性去創造了更清楚的視覺層級、在內容間增加更多呼吸空間。此外,我們也新增了一些必須要資訊像是工作照片、工作特徵、應徵相關的標籤去幫助求職者更容易了解跟評估這個工作是否適合他們。

由於我們有非常多且緊湊的資訊要放在職缺資訊卡裡面,我們想要讓使用者在頁面讀取完成前可以預測頁面會如何顯示,我們也設計了在讀取畫面時會出現的資訊卡骨架。

Indeed 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工作,也代表著我們去要處理各式各樣會出現在資訊卡上面的資訊,不管這些職缺的內容多寡,我們需要用一致的且清楚格式呈現這些資訊。我提供了一個統一的設計架構,套用後能夠讓所有資訊類型的工作都能完整的呈現,以下是幾個範例:

可以快速瀏覽的職缺描述內容

職缺描述對職缺搜尋過程中非常重要,為了評估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日本的求職者習慣去看過整個職缺描述再做近一步的動作。

因為 Indeed 從不同的管道來源獲取工作內容並呈現在 Indeed 網站上,這讓我們非常難有一個統一且一致的格式來呈現所有的工作,所以過去在 Indeed 上看到的工作一般來說資訊結構都較為凌亂。

而我們的團隊一直以來致力於分析這些我們從外部獲取來的資料,我們從這些工作中萃取了一些關鍵的資訊並用乾淨、清楚的方式呈現在工作描述頁面上方,這能夠幫助使用者能夠快速的閱覽這些工作。

透過語意化標籤,讓工作描述有更統一的結構

我們的團隊試圖去分析從不同來源來的工作內容,並且為不同區塊的內容加上標籤以及相關分類。

這樣語意化標籤的方法,可以讓我們重新排列每個工作的內容區塊,藉此達到在 Indeed 裡面每個工作描述內容都有統一的結構。

我們也開發了「標題&內容配對」的規則,並將這個規則套用在所有工作上,這讓每個不管從哪個來源獲取的工作在 Indeed 上都能看起來更統一。

更清楚、更有吸引力的文案

在專案中,我與內容策略師密切地合作去確保我們在產品中的文字與語調的的一致性。我們也在產品中測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文案,去驗證哪種溝通方式可以讓更多求職者願意去投遞職缺。

由於我們有很多 Indeed 獨有的功能和用詞,這有時候會造成新使用者的困惑,我們想要用清楚易理解的方式解釋我們的價值主張,所以我們重新檢視了產品中所有重要且普遍被使用的文字內容,確保它們在用法上是一致的。

更一致的保存工作體驗

保存工作對日本求職者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步驟,這裡的求職者跟其他市場的求職者比起來,普遍來說保存超過兩倍的工作,我們也從之前的使用者訪談中了解到,使用者更喜歡先保存他們感興趣的工作,他們也有更高的機會投遞這些他們已保存的工作。

然而,目前 Indeed 的保存工作體驗其實不太理想,整體導航並不清楚,我們也從 Indeed 全球版的承接了很多可能對現階段的日本市場並不是非常有用的功能。

1

我們過去有很多複雜且令人感到困惑的工作狀態選項

2

更改工作狀態的互動流程不是很直覺、視覺層級也不是很清楚

3

未登入和已登入的介面並不一致

1

新版的已保存工作介面入口變得更明顯,這個入口預設會是隱藏的,只有當使用者保存工作或是向上滑動頁面時會出現已確保有更多空間可以閱讀頁面訊息

2

簡化過的保存工作頁面可以幫助求職者在工作搜尋階段更專注在最重要的工作狀態

3

重新設計讓登入前和登入後有更一致的介面,確保使用者有更流暢的體驗

專案成果

為了確保我們的新版本對商業以及使用者有良好的影響,我們對每一個新功能分別進行了 A/B 測試後才把這些功能加入原本的產品中。結果來,這次的改版重新設計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它大大的提高了重要的商業指標以及使用者的黏著度,我們也從使用者身上聽到許多良好的反饋。

整體來說,來到我們網站的使用者在這裡停留得更久、瀏覽了更多工作、保存了更多工作、最終申請了更多工作。這些數字也證明了我們的使用者在我們的產品有更高的黏著度,也更享受在 Indeed 搜尋工作的體驗。

舊版 & 新版比較
產品開發的旅程永遠不會結束,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功能與內容在產品中出現

在我們發布了新版的體驗到所有 Indeed 日本的核心產品頁面後,現在的產品的基礎變得更強健了,這也讓我們有機會去嘗試更多想法與實驗,我們也持續的優化從頭至尾的使用者流程、繼續進行更多的使用者研究去更深入了解使用者,也開發更多更實用的功能可以讓求職者的搜尋體驗更流暢。

以下展示的畫面是我們已經開發/正在測試中的功能,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新功能提供給我們的使用者更愉悅的求職體驗。

左: 保存搜尋體驗 | 中: 新版職缺申請流程 | 右: 職缺比較功能

反思與學習

這是一個非常緊湊且忙碌的一年,團隊中的每位成員都為了要上線這個新版本非常的努力,我們產出了很多很棒的成果,但我們也在很多事情上做了許多掙扎與取捨。另如當專案剛啟動時,整個團隊持續的討論什麼樣才是最好的方式來執行這個大專案?我們該如何準備 A/B 測試才能學習到我們想學的東西?我們如何讓公司的上層也認同這個專案的方向?如果第一版失敗了下一步會是什麼?我相信這些問題可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但我們需要借助彼此的專業才能將事情做好。

雖然我們執行了使用者研究,也了解到人們對我們目前的產品體驗不是很滿意,但因為我們對新版本進行了滿大的改動,我們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人們會喜歡。但整個團隊有著強烈的假設,相信這些改變將會有助於我們的使用者。

專案過程中我們會討論所有事情的細節,像是執行上的擔憂、使用體驗、產品策略,因為我們真心希望這個改版會成功,這個信念也幫助我們打破了許多既有的限制。

透過這整個合作的過程,我了解到一個大的改變可能會帶來較高的風險,但同時也會造成比較高的影響,漸進式的實驗可能會讓團隊速度變慢,但相對比較較安全。如何找到時間、資源、限制和目標這之間的平衡點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我也學習到排列優先級在團隊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得好可以讓讓我們提升開發速度且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最後,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要非常清楚的了解目標、計畫、還有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整個團隊才可能去打造一個可擴展的產品。這個專案幫助我拓展我的想法,找到微觀與宏觀之間的平衡,同時也和團隊建立了更深的連結。

下一個專案

KAPI 找咖啡- 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咖啡館

回到首頁

頂端

專案背景

使用者研究

定義問題

建立假設

專案目標

設計原則

設計產出

專案成果

反思與學習